A股:“半导体设备”10大优质公司名单一览!谁是盈利最强企业?
文 | 拳酷
编辑 | 拳酷
听说关注我的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加入我们,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李明走进了他位于科技园区的办公室,心中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家半导体设备公司的项目经理,他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这一天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他刚刚接到了一条来自总部的消息——公司即将参与一个全球性的技术竞标,这不仅是一次机会,更是一场可能改变行业格局的较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明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可能的场景:如果成功,公司将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头羊,若失败,则可能被迫退出竞争激烈的市场 ,他开始回忆起过去几年中所经历的挑战与成就,2018年,随着5G技术的兴起 ,市场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迅速增长,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伴随而来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业内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许多公司开始加大研发投入 ,试图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李明意识到 ,单靠已有的技术优势已经无法保证公司的持续领先地位,他需要在这次竞标中展示出更为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 ,李明和团队成员们不断加班加点,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他们发现,自动化与智能化正成为半导体设备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李明也关注到了行业内的另一种声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许多老牌企业开始面临技术壁垒的挑战 ,一些新进入者凭借灵活的市场策略和创新的技术,迅速崛起并抢占市场份额 ,这让李明深刻意识到,市场的动态变化使得任何企业都不能掉以轻心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李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结合智能制造和绿色技术,开发一款新型半导体设备 ,这款设备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还能降低能耗,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这个提议引发了团队成员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达了对新项目的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计划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在研发过程中,团队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 ,甚至有些成员开始质疑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李明却始终保持信心,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的团队逐渐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他们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一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半导体设备 ,在产品发布会上,李明自信地向与会者展示了这一创新成果,他的演讲充满激情,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的关注
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就在李明满怀期待地等待市场反馈时,竞争对手们也纷纷推出了类似的产品,这让他意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程度远超预期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李明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局面?是技术的不够成熟,还是市场策略的失误?
在这个过程中 ,李明逐渐意识到,光靠技术创新并不足以赢得市场,企业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他开始积极参与行业展会,与其他企业交流 ,了解市场动态,通过这些交流 ,他不仅获取了宝贵的市场信息,也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李明的故事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中 ,企业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挑战,还需要应对来自市场和竞争的压力,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成为了每一个行业参与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个背景下,半导体设备行业的未来将会如何发展?是继续向技术深耕 ,还是在市场策略上进行创新?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企业的命运 ,也与整个行业的前景息息相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半导体设备行业将迎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值得每一个关注这一领域的人深思
李明的团队在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后,终于将新型半导体设备推向市场 ,市场的反应却并不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热烈 ,尽管技术上具备竞争力,产品却未能立即获得客户的青睐 ,李明在一次客户反馈会上,听到了一些令人失望的声音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技术 ,更是与我们需求的精准匹配”一位客户代表坦诚地说道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李明的心上,他意识到,自己和团队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忽视了市场的真实需求
为了更好地理解客户的期望 ,李明决定走出办公室,亲自拜访一些关键客户,他走访了几家不同规模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与工程师和管理层进行深入交流 ,每一次交谈,他都认真倾听,记录下客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痛点,以及他们对新设备的期待
在与客户的互动中,李明渐渐发现,市场对设备的个性化需求逐渐增强 ,许多客户希望设备不仅能够完成标准化的生产 ,还能根据自身的特殊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这让李明深刻反思,自己所研发的设备是否足够灵活,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过几周的调研,李明回到公司 ,召集团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战略讨论 ,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将设备的个性化定制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这意味着 ,团队不仅要在技术上保持创新,还需要在服务和解决方案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团队成员们对这个新方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大家开始brainstorm ,想出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来实现设备的灵活配置 ,李明鼓励团队进行大胆的尝试,甚至可以与客户共同开发解决方案 ,这样的合作不仅能够增进与客户的关系,还能为产品的市场适应性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 ,李明的团队积极推进这一新战略 ,他们与多家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研发适应不同需求的设备,每一次的反馈都让团队受益匪浅,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市场响应机制
李明也意识到,单靠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是不够的 ,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营销同样至关重要 ,他开始与市场部合作,重新审视公司的品牌定位 ,策划一系列市场推广活动,力求让更多的客户了解他们的新产品和服务
在一次行业展会上,李明亲自上台介绍公司的新设备和定制化服务 ,他的激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许多客户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展会结束后 ,李明的团队收到了大量的询盘,市场反应热烈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订单的逐渐增多,李明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成就感,这个过程中 ,他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大家都意识到,只有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明心中始终有一个隐忧,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他的想象,其他企业也在不断追赶 ,面对新一轮的竞争压力 ,他知道,不能止步于此,团队必须继续创新,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
李明组织了一个“创新小组” ,专门负责跟踪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趋势 ,这个小组不仅关注技术,还研究客户的反馈,确保公司能够迅速调整战略,适应市场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 ,李明的团队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以客户为中心 ,持续创新,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中
通过不断的努力 ,李明的公司不仅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更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与他们合作,这不仅是对产品的认可,更是对服务的赞赏
李明深知,成功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面对未来 ,他决定继续探索新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国际市场,全球化的浪潮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他也希望能够将公司的创新成果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李明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企业从竞争中崛起的历程 ,更是对半导体设备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企业需要在技术、市场和客户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个背景下,半导体设备行业的未来将会如何发展?是否会有新的技术突破 ,或是新的市场机遇?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企业的命运 ,也与整个行业的前景息息相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半导体设备行业将迎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值得每一个关注这一领域的人深思
本文仅用于传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中国半导体TOP 25榜单
去年虽然面临着疫情、缺芯、涨价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但是2021年半导体行业景气度高涨,终端智能化需求和供应链本土化趋势越发明显,中国半导体供应商也迎来了发展良好的一年。Gartner最近发布了中国前25名半导体供应商的排名情况。那么有哪些本土厂商抓住了时代的机遇,走上历史的潮头。中国具体在哪些半导体细分领域较有话语权,又在哪些领域处于弱势地位?从TOP25榜单看本土半导体实力
下图是Gartner统计的中国前25名半导体供应商排名(仅供参考,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文末留言)。整体来看,前十名的企业营收都已达10亿美元左右,即使是第25名的厂商营收也在5亿美元左右,这说明了中国半导体企业这几年发展颇为良好。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部分厂商都实现了可观的增长,表现较为突出的是长江存储、兆易创新、唯捷创芯、嘉楠和国科微电子,他们都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营收增长。而海思和汇顶科技是有所下降的两家企业。(详细厂商介绍请见附录。)中国TOP25半导体供应商排名
(图源:Gartner)
虽然我们看到大多数中国半导体企业的营收蒸蒸日上,年年在增长,但是全球半导体企业基本也都在增长。那么,细分来看,中国在哪些半导体细分领域强势呢?下图是Gartner分析统计的我国在半导体细分领域所占的市场份额情况。以市占10%为基准线,10%以上的市场份额则代表我们在整个市场有一定的话语权和一定的支配力。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市占在10%以上的并不多。细细剖析来看,几个强势的领域大多是通过并购而得以加强。结语
全球蓬勃发展的智能化进程、碳中和等趋势,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替代等,给全球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在这样好的大背景下,国内半导体供应商应当抓住时机,自练内功,拒绝内耗斗争,共同闯出本土半导体产业一片天。附中国TOP25厂商介绍及部分财报信息
TOP1韦尔半导体
韦尔股份是图像传感器CIS领军企业,构建了图像传感器、触控与显示和模拟三大业务体系协同发展的半导体设计业务体系。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1.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4.76 亿元,同比增长65.41%。TOP2紫光展锐
据紫光展锐的披露,2021年紫光展锐销售收入达1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消费电子业务同比增长62%,其中,智能手机业务同比增长148%,智能穿戴业务同比增长63%,5G手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工业电子业务同比增长120%,其中局域物联网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4%,广域物联网同比增长110%,智能显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9%,行业智能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6%。TOP3长江存储
长江存储是一家专注于3D NAND闪存设计制造一体化的IDM集成电路企业,长江存储这几年发展很快,去年长江存储CEO杨士宁层表示,与国际大厂相比,公司用短短3年时间实现了从32层到64层再到128层的跨越。长江存储3年完成了他们6年走过的路。长江存储于2018年7月推出自家的独门绝技Xtacking®架构,2021年4月,推出128层3D NAND,7月,其128层的3D NAND已正式出货。据Gartner的数据统计,长江存储去年迎来了营收的收割期,收入同比增长1031%。TOP4中兴微
中兴微电子可提供无线通信,宽带接入,光传送,路由交换等领域核心芯片及解决方案,自主研发并成功商用的芯片达到100多种。2021年中兴微电子营收达到97.31亿元,净利润为8.46亿元,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超过30%。TOP5海思
2021年海思的收入下降81%,从2020年的82亿美元下降到2021年的15亿美元。这是美国对该公司及其母公司华为的制裁的直接结果。但母公司华为仍在孜孜不倦的布局芯片,不仅将海思升级为华为的一级部门,近日更陆续曝出了3D堆叠芯片专利、DRAM技术、自研RISC-V CPU以及入局UWB等等。TOP6兆易创新
2021年兆易创新营业收入85.10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89.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37亿元,同比增长165.33%。其中MCU产品已经成为兆易创新业绩增长最快的产品线,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4.56 亿元,同比增长225.36%。存储器方面,Flash 业务稳定增长,DRAM自研产品量产突破,开始贡献营收。传感器实现营收明显增长,市场占有率也有所提高。TOP7木林森(MLS)
木林森是一家以LED封装和LED智慧照明品牌业务为主,经过多年外延并购和内生发展,公司构建了朗德万斯品牌、木林森品牌和智能制造业务为主的业务体系。2021年木林森品牌实现营业收入19.84亿元,销售毛利率为36.48%;智能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0.07亿元,销售毛利率为23.72%。TOP8格科微
格科微的主营业务为 CMOS 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根据 Frost&Sullivan统计,按出货量口径统计,2021年公司实现19亿颗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占据全球26.8%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以销售额口径统计,2021年,公司CMOS图像传感器销售收入达到9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四。2021年格科微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8.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上升62.75%。TOP9士兰微
2021年,士兰微营业总收入为71.9亿元,同比68.0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5亿元,同比增加2145.25%。2021年士兰微各类电路新产品的出货量明显加快,例如IPM 模块的营业收入突破 8.6 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00%以上;MEMS 传感器产品营业收入突破 2.6 亿元,较上年增加 80%以上;分立器件产品的营业收入为 38.13 亿元,较上年增长73.08%。而且子公司士兰集昕公司 8 英寸芯片生产线基本保持满产,产品综合毛利率提高至 20.70%;子公司士兰明芯公司LED芯片生产线公司实现满产、高产,产品综合毛利率提高至16.88%。2021 年,公司子公司成都士兰公司在保持 5、6、8英寸外延芯片生产线稳定运行的同时,加大对 12英寸外延芯片生产线的投入并顺利实现产出,其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截至目前,成都士兰公司已形成年产70万片硅外延芯片 (涵盖 5、6、8、12 英寸全尺寸) 的生产能力。TOP10歌尔
2021年歌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同比增长35.47%;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50.09%。在VR虚拟现实、TWS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等领域内的业务取得了较快增长。TOP11比特大陆
比特大陆是一家数字货币矿机厂商,在比特币矿机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一。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将数字货币矿机产品的算力能效比降低了两个量级。TOP12汇顶科技
2021年全年汇顶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7.13亿元,较2020年营业收入66.87亿元下降14.57%。汇顶在财报中指出,这主要系受市场竞争加剧、疫情等综合影响所致。其中指纹芯片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3.52%,较上年同期占比减少12.08%,触控芯片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20.24%,较上年同期占比增加4.13%,其他芯片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6.24%,较上年同期占比增加7.95个百分点。TOP13紫光国微
紫光国微是以智能安全芯片、特种集成电路为两大主业,同时布局半导体功率器件和石英晶体频率器件领域。公司SIM卡芯片业务在中国和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前茅,在金融IC卡芯片、新一代交通卡芯片、以及身份证读头、POS机SE芯片市场份额均为国内领先。2021年紫光国微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2.28%。TOP14矽力杰
矽力杰是一家模拟芯片厂商,主要产品包括:直流转换芯片,交直流转换芯片,电源管理芯片,LED照明芯片,电池管理系统芯片,光感,马达驱动,音频功放,电源模块,保护开关,静电保护,电表计量芯片及信号链芯片解决方案。2021年全年矽力杰合并营收达215.06亿元新台币,同比成长55.0%;归属母公司净利为57.34亿元新台币,相较2020年大幅成长74.9%。TOP15晶晨半导体
晶晨半导体的主营业务为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及无线连接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2021年晶晨半导体全年营收约47.77亿元,同比增长74.46%;归母净利润约8.12亿元,同比增长606.76%。全年芯片出货量1.59亿颗。2021年公司多媒体智能终端芯片的出货量高速增长;WiFi蓝牙芯片出货量显著提升,开始对营业收入做出贡献。TOP16卓胜微
卓胜微主要向市场提供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滤波器、射频功率放大器等射频前端分立器件及各类模组产品,同时公司还对外提供低功耗蓝牙微控制器芯片。在5G通信技术发展和射频器件国产替代机遇下,卓胜微实现了良好的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65.9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1亿元,同比增长99.00%。卓胜微也在积极布局Fab-Lite经营模式,建设6寸滤波器晶圆生产线和射频模组封装测试生产线。TOP17华润微
华润微主营业务可分为产品与方案、制造与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公司产品与方案业务板块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公司制造与服务业务主要提供半导体开放式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服务。2021年华润微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5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5.34%。公司产品与方案实现销售收入43.57亿元,同比增长 40.37%。TOP18北京君正
北京君正的主要产品线包括微处理器芯片、智能视频芯片、存储芯片、模拟与互联芯片,其中微处理器芯片和智能视频芯片的现有产品均采用了MIPS架构,同时,随着RISC-V架构的发展,公司也在积极布局RISC-V相关技术的研发,公司部分芯片产品已采用了公司自研的RISC-V CPU核。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143.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亿元,同比增长1,165.27%。TOP19 比特微(MicroBT)
比特微是一家区块链、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科技公司,专注于比特币芯片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成立于2016年,目前该公司已有多款神马芯片上市。TOP20扬杰科技
扬杰科技是一家功率半导体厂商,主营产品为各类电力电子器件芯片、MOSFET、IGBT及SiC系列产品、大功率模块、小信号二三极管、功率二极管、整流桥等。2021年扬杰科技营收43.0亿元,同比增长68%。TOP21唯捷创芯
2022年4月12日,唯捷创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唯捷创芯深耕射频功率放大器产品领域,是国内PA模组龙头厂商,主要提供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产品,同时供应射频开关芯片、Wi-Fi 射频前端模组等集成电路产品。在2018年-2021年间唯捷创芯整体营收从2.84亿元快速增长到35.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1%。TOP22嘉楠科技
嘉楠科技也是加密货币芯片的供应商,2019年11月21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1年全年收入49.867亿元,同比增长1013.9%;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3亿。TOP23华大半导体
华大半导体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旗下专业的集成电路发展平台公司,围绕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物联网三大应用领域,重点布局控制芯片、功率半导体、高端模拟芯片和安全芯片等。TOP24国星光电
2021年,在通用照明出口带动、显示市场回暖、Mini背光渗透率迅速提升等因素的带动下,LED行业整体回温。国星光电于1976年开始涉足LED封装,是国内最早生产LED的企业之一,国内第一家以LED封装为主业首发上市的企业。2021年国星光电的营业收入为38亿元,同比增长16.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亿元,同比上升100.28%。TOP25国科微
国科微是国内领先的数据存储、多媒体和卫星定位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17.66%。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9亿元,较上年增长313.63%。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去年国科微的视频编码系列芯片产品及视频解码系列产品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加所致。具体来看,固态存储系列芯片及产品销售收入人民币1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14%,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的47.06%;视频编码系列芯片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1.79%,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的45.05%;视频解码系列芯片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1.46%,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的5.87%。*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3052内容,欢迎关注。
★晶圆代工市场,再起波澜
★起底新加坡半导体
★博通,在打什么算盘?
晶圆|集成电路|设备|汽车芯片|存储|台积电|AI|封装
相关问答
中国三大半导体生产基地?
长电科技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江阴晶体管厂,1994年开始提供封装测试业务。早期,通过分立器件的封装和测试业务的规模优势,长电同竞争对手通富和华天逐渐拉开了差...
纽约半导体企业有几家?
1、美国英特尔(Intel)公司,以生产CPU芯片闻名于世。2、韩国的三星(Samsung)电子公司成立于1969年,初期主要生产家用电子产品,如电视机和录像机等。3、美国...
A股第四代半导体有哪几家?
第四代半导体的核心公司每次芯片材料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催生一只翻倍的领头羊。第四代半导体材料氧化铟镓锌取得突破,能够用来生产VR和元宇宙显示驱动芯片,这...
亚洲半导体领军企业?
台积电1987年,张忠谋创立台积电,几乎没有人看好。但张忠谋发现的,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在当时,全世界半导体企业都是一样的商业模式。Intel,三星等巨头自己设...
半导体如此火爆,细分领域如何?有哪些实质性业务的上市公司?
你好,我是猴子的棒子,一个泛科技领域的创作者。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首先,我们看一下半导体行业从上游到中游的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的产业链,半导体的下游...
半导体和光电有什么区别?-懂得
半导体公司顾名思义生产半导体材料,生产包括硅在内的半导体晶片和外延片;光电公司主要生产和光通信、光收发器件相关的产品,比如光波导,光纤,LED,激...
深圳有多少家生产半导体的公司?
深圳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知名的半导体企业。据统计,目前深圳市共有超过200家生产半导体的公司,包括华为、中兴、海思等知名企业,以及一...
福建福顺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福建福顺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是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制造公司,资本额:投资总额美金4,000万,厂区面积:83亩(50,960平米),厂房建筑面积:13,800平米。...简...
甘肃有哪些芯片制造企业?
是全球少数能够同时提供晶圆级系统封装的半导体封测企业。目前,华天科技...华天科技作为甘肃芯片企业的主要代表,成立于2003年,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
三安光电、露笑科技、华润微谁是第三代半导体龙头?-ZOL问答
三安光电是第三代半导体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其产品主要包括芯片、器件和组件等,主要应用于LED、光纤通信、太阳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