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半导体公司 苏北跑出1个“全球独角兽”!这家半导体公司上榜胡润,年产值12亿元

小编 2025-04-02 设计资源 23 0

苏北跑出1个“全球独角兽”!这家半导体公司上榜胡润,年产值12亿元

近日,备受瞩目的胡润研究院《2024全球独角兽榜》正式揭晓,江苏鑫华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鑫华半导体”)荣耀上榜。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旨在评选出最具价值和影响力的高成长潜力创新企业,被视为新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领域的“风向标”。据统计,当前全球独角兽企业达到1453家,其中,中国企业340家。该榜单评审严格,进入门槛极高,去年新增仅29家。

鑫华半导体是徐州市集成电路与ICT产业重点企业 ,以“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材料供应商”为愿景,积极推进电子级多晶硅工艺技术研发攻坚,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电子级多晶硅生产企业,2023年产能利用率达到100%,实现产值12亿元。

冲破“卡脖子”难题 鑫华半导体成立于2015年,是苏州新能源行业巨头协鑫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其核心业务为半导体产业用电子级多晶硅的研发、生产,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实现电子级多晶硅量产且全尺寸覆盖的企业 ,肩负着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用电子级多晶硅研发、生产的重要使命。 电子级多晶硅,作为硅产品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其提纯技术的极致要求一直是国内外企业竞相攻克的难题。面对这一挑战,鑫华半导体并未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鑫华半导体总经理田新曾在媒体采访中坦言:“我们国家在这种极致的提纯技术上处于落后状态,而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中国大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这个行业,但是由于基础工业的薄弱,一直难以达到国际顶尖的水平。” 然而,鑫华半导体并未因此气馁。“我们承担着‘国家队’的使命,要保障国内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在基础材料上的安全和稳定,要打破垄断、填补空白,任务极其艰巨。 但好在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第一,我们有国家政府包括大基金的支持;第二,我们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各个股东,包括以协鑫为代表的投资方的支持;第三,我们国家的基础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今非昔比。”田新强调,依托协鑫集团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强大支持,鑫华半导体汇聚了一批业内顶尖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终于,在鑫华半导体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实现了电子级多晶硅的量产,并实现了产品全尺寸覆盖,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鑫华半导体的产品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市占率。据统计,国内约40-50%的电子级多晶硅产品来自鑫华半导体。 同时,鑫华半导体在国际市场上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产品已远销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走向世界开辟了新通道。这一成就的取得,不仅彰显了鑫华半导体在技术、品质、服务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更凸显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之势。 鑫华半导体的成功,离不开其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坚定追求。企业自主构造出“精馏提纯—气相沉积—副产物循环利用—产品自动化处理”的闭路循环体系,实现了629项技术和设备的优化改进,以及70%的设备国产化。鑫华半导体2023年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并荣登江苏省绿色工厂、江苏省独角兽企业等榜单。 “80后”清华博士田新 图右:鑫华半导体总经理田新 资料显示,田新1981年出生,是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领军创新工程博士 ,2006年毕业后便加入协鑫集团,从技术人员一步步晋升为生产厂长,并于2015年被任命为鑫华半导体总经理。 工作期间,田新曾参与多起协鑫的煤化工项目。2007-2008年,田新任协鑫综能(内蒙古)煤化工有限公司部门经理;2008-2013年任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长;2013-2014年任协鑫集团内蒙古风光电气一体化总工程师。 2014年前后,协鑫集团开始在半导体领域进行布局。 当时,田新带领团队对半导体级多晶硅的技术、市场等进行调研,统筹形成年产5000吨集成电路用高纯硅料的生产方案,并通过了协鑫集团董事会决议。 2015年12月,协鑫集团旗下的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共同投资设立了鑫华半导体,田新任总经理。 面对几近空白的技术领域,田新带领团队走上了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 “500多人的研发团队,3年夜以继日,317次生产试验,629项技术和设备的优化改进,70%的设备国产化率……”在一次采访中,田新用这么一串数字诠释鑫华半导体在突破半导体材料“卡脖子”难题方面做出的努力。 2017年9月,鑫华半导体实现国内首条5000吨/年电子多晶硅生产线建成投产,一举解决了痕量杂质提纯、高等级洁净控制等技术难题; 2017年11月8日,鑫华半导体正式发布电子级多晶硅产品,填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专项一项空白。2018年,鑫华半导体电子级多晶硅产品已经在国内市场形成批量销售; 2020年,鑫华半导体荣获工信部下属的赛迪咨询颁发的“IC独角兽企业”称号; 2022年4月,鑫华半导体年产5000吨大尺寸集成电路用高纯硅料及年产1500吨电子特气等16个重大项目启动…… 田新曾荣获多项荣誉称号,包括江苏省智能制造专家、中国IC发展优秀青年科学家、徐州市杰出科创企业家等。同时,他还发表了多篇专业性论文,拥有11项电子级多晶硅相关发明专利,为半导体领域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田新深知,半导体是信息时代的基础和核心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作为技术和工艺的总负责人,他始终不忘肩负“科创报国”的使命,组织和带领团队多次承担国家级、省级高精尖纵向课题研究,实现了多个技术领域的突破。 展望未来,田新表示将继续致力于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设备、先进封装测试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徐州:内地新“硅谷” 鑫华半导体的所在地徐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以天时地利之便,迎来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 天时,在于国家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和高度重视。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词汇,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政策导向为徐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徐州作为江苏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城市,更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引领城市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徐州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集成电路与ICT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2017年的《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到2023年的《徐州市集成电路与ICT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徐州明确了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半导体大硅片制造基地的目标,并力争在2025年实现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500亿元的宏伟蓝图。 地利,则在于徐州自身具备的优越条件和坚实基础。 徐州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华东地区,交通便利,与北京、上海、合肥、南京等行业发达城市均在三小时经济圈内,便于吸引和聚集高端人才。同时,徐州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集成电路与ICT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数字经济等多个千亿级产业,工程机械更是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了促进行业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徐州还成立了集成电路与ICT产业联盟,目前,会员单位有170余家,鑫华半导体是理事长单位。 近年来,各地为了争夺优质且有限的产业资源,打出了各种招商引资策略,也令高新技术企业异地搬迁风头旺盛。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全国从原登记地搬出的高新技术企业中,82.2%都被招来了江苏。而在这些企业迁入的城市中,徐州居然在数量上超过了南京,成为迁入数量排名第一的城市。 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之下,徐州正迎来一批批优秀企业,为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未来鑫华半导体将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徐州的集成电路与ICT产业迈上新台阶。”以鑫华半导体为代表的本地企业也在不断崛起,助力徐州打造内地新“硅谷”。

参考资料:

芯片揭秘 :《国内率先掌握电子级多晶硅制造,揭秘鑫华半导体背后的故事》

正解局:《江苏徐州:下一个合肥?》

创客公社 :《融资10亿!苏北又捧出1个独角兽,今年徐州太猛了》

无线徐州 :《343深观察·高端访谈 | 田新:助力徐州跑出更多“独角兽”》

一年跑出三家半导体独角兽 江苏徐州如何成为半导体重镇?

《科创板日报》4月27日讯(编辑 田箫) 又一家半导体独角兽出现,这一次,它诞生在江苏徐州。

近日,光刻胶领域的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康信息”)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超6亿元,由中平资本、国开科创领投,武汉泽森资本、浑璞投资、云晖资本、无锡产业聚丰、山东铁路基金、青松资本、清枫资本、汇智产投、深圳前海赛睿、佛山恒峦、苏州国发跟投,投后估值达70亿元左右。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国内已涌现50家半导体独角兽,从地域分布来看,大多聚集在“北、沪、杭、深”等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其中以上海拥有14家独角兽最为领先。

徐州市2022年的GDP为8457.84亿元,同比增长3.2%,在江苏省内排名第六,全国排名第29。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徐州的“存在感”似乎并不强,在全国范围内经济水平属于中等水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苏北城市在一年有余的时间内跑出三家半导体独角兽。不仅如此,活跃在半导体领域的各路资本,也正聚集而来。

半导体独角兽扎堆,这些徐州企业吸金无数

除了博康信息,徐州的另两家独角兽企业,同样是是半导体领域的鑫芯半导体和上达半导体。

鑫芯半导体去年拿下两轮巨额融资,一轮为10亿的A轮融资,由信达风投资、沂景资本、瑞芯资本、石溪资本、上海宝鼎、湖南华菱、宁波中超、航芯创投共同投资;另一轮则为TCL 17.9亿元的战略投资。累计30亿的融资,让鑫芯半导体成为徐州第一家独角兽企业。

上达半导体也在去年拿下7亿融资,吸引了广东粤澳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广州新兴基金、金石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等多只国资基金的青睐,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除此之外,徐州当地还有不少半导体企业在近年内拿下高额融资 ,如中科智芯去年拿到浑璞投资、新鼎资本、厦门恒兴集团的超1.5亿B轮融资;鲁汶仪器在近三年内得到北京集成电路尖端芯片基金、长江资本、亦庄国投、广州开发区产业基金,及“中科系”投资机构的多轮支持;华兴激光、鑫华半导体等企业也都保持着每年一轮的融资节奏。

同时,徐州还加强了与中科院、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了苏北微电子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为半导体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产业基金扎堆,它们撑起徐州半导体产业链

徐州在半导体领域的建设,离不开产业基金的推动。

早在2018年,为支持徐州市半导体产业发展,徐州市产业引导基金发起昊芯半导体产业基金及徐州睿芯电子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44.1亿元,成为当时徐州市产业发展基金单笔最大出资。2019年,徐州投资300亿元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此后,徐州市产业引导基金发起设立徐州中科芯韵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规模2.005亿元。

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目前,共有177支基金注册地为徐州,其中,名称包含“半导体”、“芯”、“集成电路”的基金共有9支。

投资最为活跃的产业基金为徐州盛芯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其LP名单十分丰富,包含了两支政府引导基金,邳州经开产业投资基金与江苏徐州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基金;四家上市企业,南大光电、巨化股份、鼎龙控股、正帆科技;两只市场化FOF,共青城永昌盛叁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舟山市尚雅投资管理合伙企业等。

在其投资项目中,华海诚科已经成功IPO,晶存科技、联仕、林众电子、珂玛材料等亦为近年融资活跃的企业。

徐州的国资基金,如徐州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半导体领域的支持也不小。除2021年直投国晟半导体外,其投资的19支子基金中,大多数为半导体相关主题。

同时,徐州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还常用专项基金的形式,支持当地重要半导体企业。 如为支持徐州鑫晶大硅片项目建设,设立44亿元的昊芯、睿芯专项基金;设立6.5亿元先导微电子专项基金,招引徐州高端半导体真空镀膜设备项目落地;设立三支总规模16.19亿元的华擎、华鸿、华岳专项基金,助力博康集团快速形成光刻胶单体、光刻机全产业链生态圈。

相关问答

晶凯半导体徐州好干吗?

晶凯半导体徐州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光电子器件的公司,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和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在晶凯半导体,你将有机会参与各种各样的项目,学习到丰富...

徐州芯思杰半导体到底怎么样?

很好!徐州芯思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路26号A-8号厂房,主要经营: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集成电路芯片设计...

老师们有没有谁给我推荐一下,徐州全自动半导体激光焊接机...

[回答]厂商哪家强,赚钱还是要找宁波锐刻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之前跟我们企业合作的宁波锐刻激光就很不错的,这家的激光切割机质量可好了,性价比很高,加工精...

我国都有哪些知名的半导体制造商?

中国正在发展存储芯片制造面临技术、成本、价格、专利四大挑战,可是长江存储等一批国产化半导体厂商坚持要干呢?不仅是存储芯片,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已经坚持...

半导体光刻胶十大排名?

半导体光刻胶排名如下:一、晶瑞电材:公司作为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在微电子化学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当中一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其核心产品主要包括光刻胶、功能...

徐州同鑫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徐州同鑫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协鑫集团旗下全资LED半导体新材料子公司,主要致力于LED蓝宝石图像化衬底市场研发,产品生产,代工,销售以及技术支持。徐州同鑫...

徐州吉成科技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待遇一般。该公司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杨山路,目前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是一般项目:软件开发;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专用设备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

2020江苏省高新企业排名?

1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徐州3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4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5天合光能股份有限...

徐工机械是什么时候上市的-汇财吧专业问答test

[回答]上市时间1996年08月28日,发行价4.8元每股,首日开盘价9.18元每股。1,黑石基金:黑石集团堪称华尔街上最知名的私募基金2、凯雷投资集团:中国最大的实...

上海海螺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什么?

香港上市的大陆有关公司可以分为两大类:注册在中国的H股公司和注册在海外的主营业务绝大多数在中国的红筹股公司。而且因为香港证券市场分为主板市...